電鍍是運用電化學的方法對金屬和非金屬外表進行裝修、防護及獲取某些新的功能的一種工藝進程,是許多工業部門不行或缺的工藝環節。據"七五"期間國內47個城市的初步統計,有電鍍廠點5870個以上。1987年上海市共有530多個,全國電鍍廠點總數估計近萬個。這些電鍍廠點在生產進程中,不僅發生各種漂洗廢水,而且還排出各種廢液。
廢水廢液中含有酸、堿、CN?、Cr6+、Cd2+、Cu2+、Ni2+、Pb2+、Hg2+等金屬離子和有毒物質,還有苯類、硝基、胺基類等有毒害的有機物,嚴重危害生物的生存。電鍍工藝因其污染嚴重,于1994年被我國政府列為25種限制開展的職業之一。但是從國內外開展現狀看,電鍍技能是現代化工業不行短少的組成部分,并沒有被其它技能全面取代的趨勢,而是在不斷開拓新技能、新工藝的一起,側重致力于電鍍污染的防治。
電鍍廢水的管理在國內外遍及受到注重,研制出許多管理技能。我國對電鍍廢水的管理起步較早,60年代初就已開端,至今將近有50年的歷史。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電鍍廢水的處理引起了注重,但仍處于單純的操控排放階段。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大多數電鍍廢水都已有了比較有效的處理,離子交換、薄膜蒸騰濃縮等工藝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運用,反滲透、電滲析等工藝已進入工業化運用階段。
廢水中貴重物質的收回和水的收回運用技能也有了很大進展。80年代至90年代開端研討從根本上操控污染的技能,歸納防治研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上世紀90年代至今,電鍍廢水管理由工藝改革、收回運用和閉路循環進一步向歸納防治方向開展,多元化組合處理同自動操控相結合的資源回用技能成為電鍍廢水管理的開展主流。